汉风网正能量导航网-汉风网资料库移动版

主页 > 百家争鸣 >

从书说起:今天悲催的伊朗,曾经差点达成秦始皇成就?|2020-03-02

当年的波斯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文明?随着我们逐渐深读李零老师的《波斯笔记》,就会发现波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帝国”,它并非今日影视作品描绘得那样,仅仅是一群依靠武力的野蛮侵略者。相反,波斯虽然征服了许多国家领土,但同样十分注重吸收当地文化、建立统治体系。波斯皇帝会穿着被征服国家的象征性服饰,朝拜他们的神,以彰显自己的代表性;甚至波斯也展开了“书同文、车同轨”的工作……所以某种程度上,当年波斯所做的事与中国秦朝有许多接近的地方。但最终,波斯军事上的失败,使这个庞大的帝国逐渐没落,直到今日,当年波斯帝国的领土成为了今天地球上最为战乱危险的地带。

我们作为中国人在观察这段悠久历史的时候,理应有不同于欧美列强的视角,而李零老师这本《波斯笔记》,就能为我们带来一些全新的眼界和感受。

余老师本期节目内容整理如下:

今天我们重点介绍一下波斯帝国的文化、艺术和它的风格。

但在介绍波斯的制度、文化艺术之前,我们也要先明晰一个根本问题,就是所谓的希腊化问题。比如罗素在西方哲学史里面就专门讲了一段,叫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的东征征服了波斯,把希腊文化带到了东方地区,好像给东方地区洗了一遍一样。

但是李零老师说这个其实是波斯化。正如蒙古征服中原王朝,你说它是蒙古化吗?不是的,反过来是蒙古被汉化了。所以希腊化其实就是西方史学的一套话术。现在美国学界出现的所谓新清史学派,也要把清帝国说成是草原民族构建的国家,不是汉人的国家,其实意思是差不多的。

李零老师是一个泱泱中国人,他没有那么绝对,他认为希腊化和波斯化是同时存在的。比如亚历山大征服了波斯之后,立刻就学习了波斯的行省制度,这个是原来的希腊城邦没有的。而希腊原本就是波斯内部的一部分,波斯何止希腊化,它还有埃及化、巴比伦化、亚述化等等。就像我们国家的菜系,川菜、鲁菜、广东菜,什么菜都有。

关于欧洲和希腊的关系问题,李零老师认为所谓欧洲的文明主要是铁器时代以来的文明,它们的历史和希腊没有多大关系,要有也是间接的,它们和罗马的关系最大。欧洲是罗马的遗产,它所继承的也不是大一统,而是罗马的大分裂。罗马帝国解体之后,欧洲没有国家大一统,只有宗教大一统。

希腊是自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自己认祖归宗,自个儿给自个儿续上去的。他们的传统不是来自希腊,而是来自四分五裂、小国林立的基督教世界。波斯帝国才是一个大一统的文明。西方人所说的希腊化时期,有人以为这就是古代的全球化,其实亚历山大的丰功伟绩只在于他把一盘散沙的希腊给临时捏到了一起,他的马其顿帝国只是一次临时的成功的军事占领,他等于是摘了波斯帝国的桃子。他一死,帝国就四分五裂,他的成就不如他的伤害(大),一个伟大的帝国被肢解了。

说完了所谓的希腊化或者波斯化的问题,我们来看具体的波斯文明的制度的遗迹。我们在照片里看到那些波斯帝国令人震撼的石头制造的巨大遗迹,所谓青史成灰,石头长存。我又想起了《三体》里说到的人类用石头来留存信息,可以保存的时间最久,千万年。

我们先来看一下居鲁士大帝,他的名字在古波斯语里是“太阳”的意思。在波斯波利斯的阙门东侧,有居鲁士大帝的浮雕像。这个雕像它并没有波斯式的大胡子,李零老师说他浑身上下都是异国情调,俨然就是一个世界性的帝王。比如他身上有翅膀,这是在模仿亚述的保护神;他头上戴的王冠,模仿的是埃及的吼冠;而羽人身上的袍子明显属于埃兰古国的样式。

居鲁士大帝的统治下,波斯有五个首都,而且建立了行省制度。这五个首都分别是埃克巴坦纳,它是米底的旧都,苏萨是埃兰古国的旧都,而巴比伦是古巴比伦的首都,剩下的帕萨尔加德和波斯波利斯,都是波斯人的故土上的两座首都。

之前范勇鹏老师说过,西方人的政治学总是摆脱不了小小的城邦视野,而中国人可以思考一个大规模的文明究竟应该如何治理和运行。波斯帝国是比较早的探索大规模国家的治理之术的一个文明。国家大了一个首都不够,要建立行省制度。波斯帝国灭掉的国家太多,就在那些地区设立了行省,这是大帝国的创造性制度。

波斯帝国的行省从23个到30个,每个省都是以原来的民族名字来命名,比如爱奥尼亚省、斯基泰省、米底省、吕底亚省等等。波斯帝国的疆域超过了600万平方公里,和西汉差不多大。

中国的秦始皇统一之后,开展了书同文、车同轨工作,还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货币,这是大国必须做的工作。这些工作波斯也有做,李零老师对比了一下,他说希腊语里的“野蛮人(βάρβαροι)”本意就是“说不同语言的人”,所以以前的“他者”不是一个敌人的概念,而就是一个说不同语言的意思。

波斯帝国也有自己的通用语,在波斯本土使用的口语通用语是波斯语,在占领区则使用阿拉美语。书面语主要有三种,一个是米底语,也就是古波斯语,一个是古埃兰文字,还有巴比伦地区流行的阿卡德文,这三种文字都是著名的楔形文字,主要用于金石铭刻。但是在泥版文书和纸草文书上,往往使用阿拉美字母和腓尼基字母。

波斯的铭刻上往往是三种文字并立。李零老师做了一个对比,这个很像我们清帝国时期立的牌匾,往往是满文、蒙古文和汉文并立,而不像我们的宋、明帝国时期,只用汉文。所以波斯的统一更像清帝国的统一,它的文字不是化一而是并用。

说完文字统一,我们来谈一谈法制统一。波斯帝国是第一个真正称得上世界性的大帝国,它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居鲁士(二世)和他的继承者一改往日亚述的那种残酷镇压,实行“仁政”,对被征服民族采取宽容政策。

但波斯帝国又是一个特别讲究法制的帝国,比如居鲁士二世的圆柱1879年在巴比伦出土,1971年的时候,巴列维国王的妹妹把它的复制品赠送给了联合国,被联合国称作“古代的人权宣言”。这就是古代关于权利义务的书写。

李零老师说过去有一种误解,或者不是误解,是西方人故意制造的论断,说东方大帝国只靠人治,不靠法治,人治就是专制,而法治是民主。李零老师说这是非常naive(天真)的,没有常识。小国靠选举那是古风,就像小村子选村长,大家轮流坐庄,足以应付一切;而大帝国不能这样,中国的秦汉大帝国不是靠人治,而是以法治立国。我们所谓的法家就是如此,因为法律的本质是普适性的,大的帝国它需要有普适性的法律,这样才能够成功治理这个国家。

所以成文法跟帝国的关系更加密切,而小国经常使用习惯法,这根本不是什么东方不东方、民主不民主的问题。波斯历史专家奥姆斯特德把《汉谟拉比法典》称为案例讲义,认为以案例判断是属于习惯法,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文法。

李零老师不断地对比中国和波斯,他认为中东地区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一种习惯法,是通过案例来判案;而中国有所不同,应该叫做中国法系。正所谓“出于礼者入于法”,孔子哀叹三代的礼教衰弱了,毁灭了,而在李零老师看来,这个可能是进步,是历史的发展大趋势。

因为秦朝的法律非常繁杂苛刻,人们不喜欢,所以汉高祖入关的时候,就和当地人约法三章,说我的法律很简单,“杀人者死,伤人及偷盗者抵罪”,其他的法律都去掉。据说把大家乐坏了,这下法律简单了,不用搞得那么复杂。可是没过多久又发现不行,因为你越要简单,结果却反而越搞得复杂。所以后来的汉的九章律不但恢复了当年商鞅的六律的基本结构,而且又增加了三种。可见古代中国不是没有法律,而是法律多得不得了。

再说统一度量衡和统一货币,李零老师说,波斯帝国统一度量衡的过程,是反复博弈,非常痛苦。因为地方的领主地主都有自己的称米工具,然后互相会捣浆糊(瞎糊弄)。波斯的君主指定了国王的量器,它的容积大概相当于现代的1蒲式耳,用它来取代各种土地所有者各种各样的私人制作的量器,到了大流士皇帝在位的晚年,这个转变过程接近完成。

波斯帝国也有自己的金币,这个金币比较有意思,它的正面往往都有一副人像,头戴着王冠,身穿着长袍,左手持弓,右手持矛,这种金币又被希腊人称作弓箭手。波斯人经常用这种“弓箭手”来收买希腊各邦的政客,金币指到哪里,哪里的人就应“弦”而倒,要比真刀真枪真弓更有效。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波斯的文化艺术和它的财富。在波斯古城的遗址上保留了巨大的完好的浮雕艺术,巨大的石刻上面往往雕刻了万邦来朝的景象,各个民族的人们带着他们的贡品来拜见波斯皇帝。他们手上拿着各种贡品,比如长矛,比如碗,比如马匹,比如羊,比如长颈鹿……有学者专门的数了一下这些石刻上到底有多少东西,列了一张很长的礼单,一下子就让我想到《红楼梦》里有一个租客叫乌进孝。波斯的石刻上这些东西看上去没有贾府的丰富,但这是因为它是石刻,没法刻那么多的东西。

波斯的艺术除了保留在石刻上的这种雕刻艺术,在各个博物馆里还能找到各种艺术文物,比如它的宝石、琉璃、动物雕像、各种金银饰品。李零老师对这些珠宝艺术品历史源流的分析,我觉得真是超过了任何一个珠宝商。

波斯的艺术和造型也给现代留了遗产。比如在波斯神像里经常会出现双翼日轮形象,就是一个太阳长了两个翅膀。李零老师说,现在有些航空机构的logo(标志)就是这样一个太阳两个翅膀。还有波斯人特别喜欢的动物雕像,比如狮子、老鹰和牛,这些形象现在经常出现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国徽当中。

所以看这些波斯的文物特别容易勾起沧海桑田的感觉,尤其容易勾起我们这种拥有古老文明的国家人的共鸣。你的光荣现在散落四海,回到当年希罗多德在公元前445年到达了雅典,他开始像一个说书人一样,开始描述小雅典击败大boss的故事,令希腊的听众欢欣鼓舞。这种情感后来经过了文艺复兴,被放大为所有欧洲人的阅读快感,每个欧洲人都认为自己是雅典人,李零老师认为这是错认了祖先。

好,我们总结一下,李零老师认为中国去和罗马比较,不如和波斯比较。今天的欧美人自认为是希腊人,李零老师认为他们搞错了,没有意识到位置已经换过来了。欧美他们现在是强权,他们现在相当于“波斯大帝国”,波斯帝国晚期出现了各种问题,效率低下、腐败等等,所以才被亚力山大摘了桃子。

李零老师这本书,不仅从历史研究上,更是从文化、艺术的品位和见识上给我们带来了对中亚地区的全新眼界和感受。这本书的后半部分主要是记录李零老师到英、法、德、美各个国家的博物馆里去寻找波斯文物的日记,阅读下来颇有一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帝国博物馆”的感觉,让人有那么一点唏嘘,不要让我们文明的东西流落到世界各地,变成消失的文明。

古波斯文明早已经中断,今天我们陪着李零老师是以另一个未曾中断的文明的后人的身份,凭吊一个会让我们感同身受的古文明的遗迹。波斯文明曾经多次尝试复兴都失败了,而我们中国人还要在文明复兴的伟大道路上,继续前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