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子明:年少不识诸葛亮,长大方知真丞相 |2020-05-20
时间:2020-05-21 09:54
关于诸葛亮,被民间最广为诟病的,是北伐时不采用魏延“兵出子午谷”奇谋,把一场闪击战变成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从军事的角度,大家的确说的有道理,但是很多人忘记了,诸葛亮是一名伟大的政治家,他不会仅仅从军事角度考虑问题。 譬如子午道的行军路线,虽然可以轻装越过曹魏防线直接兵临长安城下,打曹魏一个措手不及,但是,此行军路线却需要经过汉中东侧的魏兴郡。 听名字就知道,魏兴郡是由魏国控制的。 当年汉中之战结束后,刘备令刘封和孟达分别由汉中和荆州出兵,会师拿下了西城和上庸,但随着关羽的兵败,孟达投魏刘封被杀,这块连接汉中与荆州和长安的枢纽,从此归属曹魏。 曹丕即位后,更是将西城郡改名为魏兴郡,取“曹魏兴盛”之意。 因此,如果看懂了地图,就会明白兵出子午谷的奇谋并没有那么简单。 这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最终方案类似,都是一次声东击西,只不过子午谷玩得更大。 蜀汉大部队进入魏兴上庸之后,可以直接沿汉水沔水顺流东下,随时威胁魏国荆州军团的后方,配合吴国荆州军团诸葛瑾部的正面进攻。 这意味着孙刘联军可以再玩一次周瑜关羽的“绝北道”,围点打援,吸引驻扎在洛阳和邺城的曹魏中央军救援荆州。 此时,魏延的奇袭部队却可以虚晃一枪,带着准备好的物资和船只,在魏兴郡一路向北,从子午谷杀奔长安。 而为了防止吴蜀会师而汇聚于荆州的曹魏中央军,由于没有水运的支持,短期内无法大兵团千里迢迢回援关中和陇西,会让让蜀汉主力部队集中优势兵力在西部战场各个击破。 本质上,跟当年关羽在荆北吸引曹操主力,刘备大军突袭荆南、四川和汉中是一个道理。 所以呢,“奇袭子午谷”不仅仅是一个军事策略。 蜀国最起码需要策反魏国上庸魏兴地区的守将孟达,也需要吴国荆州部队的策应攻击,还需要发动一系列的军事动作,让曹魏中枢相信吴蜀两国准备在荆州会师。 而且,魏国上庸的孟达造反,陇右诸郡在诸葛亮大军未至就杀官起义,很显然这都是多年的“攻心”布局,诸葛亮为了这一击准备了很多年。 只不过,历史随着司马懿先发制人千里突袭孟达,奇袭子午谷的始发地魏兴郡被魏国完全控制,后路被断之后,魏延的奇袭子午谷就没有了可能性,这也是为何该计划在诸葛亮和姜维的后续北伐中不再被提及。 所以,当我们明白了,奇袭子午谷需要蜀汉外交和安全机构的高度统筹,就会明白,这不是魏延一个将领能搞定的。 子午谷计划无法执行之后,诸葛亮也制定了一个缩小版的计划,那就是昨天文章中的赵云突袭郿县。 而且,诸葛亮还为偏师主将赵云安排了一名“政委”,全权负责孙刘秘密盟约的邓芝,来确保赵云部的奇袭,能够贯彻诸葛亮北伐的政治目的。 毕竟,就像克拉塞维茨《战争论》中写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所以,我们可以从更高的维度来看一下诸葛亮的北伐,来算一下政治账。 刘备死后,蜀汉的局面可谓是风雨飘摇,如果大家玩光荣《三国志》的话,会对一个剧本印象深刻,那就是“五路侵攻”,魏国组织吴国、上庸孟达、南蛮孟获以及北方游牧民族,五路大军一起攻击蜀汉。 虽然这是三国演义虚构的剧情,但当时蜀国的确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先是失荆州时,折损了关羽和刘封两支王牌兵团。之后在夷陵之战,刘备的直属部队、冯习的荆州兵团打没了,黄权的益州兵团降魏了,刘备的老班底几乎只剩驻守在汉中的魏延部和江州的赵云部。 此时,军事力量薄弱的蜀汉作为一个外来户,再加上新主刘禅年幼,境内不仅牂柯郡、越嶲郡、益州郡出现了大规模的叛乱,首都的各股势力蠢蠢欲动,导致诸葛亮愣是花费了两年时间处理成都的乱局,才得以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搞起了“七擒孟获”。 而外部方面,不仅蜀汉与曹魏之间是死敌,夷陵之战后孙刘联盟破裂结下血仇,魏吴和解,东吴成为曹魏的藩属,曹丕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因此也站在了蜀汉的对立面上。 譬如在蜀汉后方搞独立的永昌太守雍闿,就是东吴扶持的。 可以说当时的蜀汉政权,可以说是危机重重,九死一生。 而诸葛亮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政治家,在于其能够从战略的角度去扭转这个局面。 所以,我们再从上兵伐谋的角度,审视一下诸葛亮北伐以及北伐前与东吴达成的密约。 就在诸葛亮写《出师表》的时候,吴国的番阳太守周鲂也在给曹魏军事集团的二号人物曹休写诈降信,希望把曹魏主力引入吴国的预设阵地。 如果把历史按照编年体来看,就会明白,公元228年的北伐,主力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只不过诸葛亮出兵要早一些。 而这一年,无论是街亭战场张郃对抗马谡,在郿县战场曹真对抗赵云,还是在荆州战场司马懿对抗诸葛瑾,从规模看都不是主战场,真正的大决战,是孙权和曹休各自调集十万精锐拉开的石亭之战。 这一战,孙权率领着江东诸将展现出了超水准的战术素养,不仅将曹氏宗亲的精锐部队几乎打光,为后来司马篡魏埋下了伏笔,也让一度结盟伐蜀的曹魏和东吴成了不死不休之局。 这一战,孙刘再次拥有了共同的敌人,蜀汉拥有了可以依靠的盟友,再也不用担心后方接连不断的叛乱,而曹魏也把其主要矛头指向东吴,执行守蜀攻吴的策略,为羸弱的蜀汉赢得了喘息和发展之机。 马谡能不能守住,赵云能拖住多久,本质是战术问题,而能够把东吴拖下水顶在抵抗曹魏的第一线,变成蜀汉的盟友,是战略问题。 因此,了解了更多当时的局势,就会深刻理解诸葛亮是如何打好这一手的烂牌,从绝路中杀出来的。 政事堂看来,也许有一句话,能够非常贴切形容这位伟大的政治家: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