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2500年前中国的互联网|2020-03-11
- 发布时间:2020-03-12 17:07
2020年1月1日9时28分,杭州大运河畔,近千名市民、游客、国际友人从“鸿运门”出发,开启2020中国(杭州)新年祈福走运大会暨拱墅区第14届新年运?香积祈福活动(下称“走运大会”)。延续数届的“走运大会”已成为杭州的一张城市新名片。
“我们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把‘走运大会’做成一场跨年活动,杭州市民一起参与,许下新年心愿。”2015年开始从事运河旅游开发的连玉琴说,她今年的新年愿望是希望运河成为杭州的“颜值担当”,“此前只知道运河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来到杭州后才了解,正在活化利用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流淌了2000多年的大运河,是杭州城市发展的主要空间轴线和城市文脉。“中国的运河和互联网本质上非常相似,都是连结开放的。互联网连结了整个世界,运河跨越千年,把我们国家、百姓的生活、生产、信息,全部紧密连结在一起。”杭州运河集团战略规划部部长陈逸说。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杭州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河道总长约110公里,包括拱宸桥、广济桥、富义仓、凤山水城门遗址、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西兴过塘行码头等6个遗产点,以及江南运河杭州段的杭州塘、上塘河、杭州中河、龙山河和浙东运河杭州段的西兴运河等5段河道。
“运河保护这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法律体系来支撑。申遗前后,我们突然发现这部分是缺失的。所以从2013年开始,开展了很多立法课题研究。”陈逸介绍,大运河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的标准作为技术和长效管理的引领指导。2014年,杭州颁布《杭州大运河保护条例》,是国内第一个通过立法来实现运河保护的城市。在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沿线27个城市中,杭州率先启动遗产保护与利用标准化试点工作,推进市级地方标准规范试点项目。推进遗产监测智能化,在大运河通用平台基础上,升级遗产监测预警平台系统。
大运河纵贯南北,是杭州城市的重要生态绿廊,又是主城区水位最低的地表河流,生态治理压力非常大。毕业后参与到杭州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工作的陈逸回忆,自己第一次见到运河是1996年,那时他刚来杭州上大学,住在运河边上的宿舍,河水浑浊,散发着臭味,夏天都要把窗户关起来。
从运河申遗前开始,通过实施运河综保工程,运河边累计搬迁的污染企业近500余家。杭州建立完善的四级“河长”体系,加强巡查督办,通过市区联动强化部门协作,实现运河流域水质监测全覆盖,运河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一改申遗前黑臭的景象。“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运河的水越来越清,现在鱼鸟又回来了!”陈逸说。
如今,杭州大运河文化艺术中心已雏形初现,与烟囱广场融合呼应;运河大剧院很快将建成,城北人民将可以在这里欣赏歌舞剧、戏曲、话剧、交响乐、音乐剧。在运河畔,已连续举办三届杭州市大运河保护宣传周和中国大运河国际论坛,促进国际运河城市文化交流;大运河庙会、大运河文化节、国际诗歌节、元宵灯会等文化活动为运河沿线城市的保护利用提供了“杭州模式”,也让大运河成为一条流动的文化纽带。(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杨文佳)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