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思想:“中国发展原罪论”的背后,有些事实他们从来不说 |2020-3-27
- 发布时间:2020-03-27 14:33
近些年,随着中国经贸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一带一路”的推进,渐渐开始传出一种声音,就是认为中国的发展伤害了其它发展中国家。这种论调主要有两类:
第一种被卢荻老师称为“挤占论”,就是认为说中国通过工业优势,抢走了其它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市场,抢走了就业;第二种被卢老师称为“恶化论”,这种是说中国给劳动人民的待遇很低,使得其它发展中国家为了和中国竞争,不得不让本国劳动者在更恶劣的环境下工作才能和中国竞争。
乍一听这两种说法,好像还都有道理,其中也确实有部分说法是客观存在的,但这里面有一些关键事实却没有被提起。
比如,随着中国经贸的发展,我们生产了大量适合中低端市场的工业品,从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到机械设备、铁路等,这些物美价廉的产品帮助许多发展中国家推进了工业化进程;又比如,中国对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建项目,使得当地一些本来不具有规模的实业得以发展起来。联系卢荻老师之前在节目中讲过,以前在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之下,发展中国家并没有享受到太多红利,他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反而是越变越大的,而中国现在做的事,才更接近于“授人以渔”,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只片面突出中国的扩张、抢占市场,渲染中国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对立,从不提中国如何推动当地发展、创造机会,这背后孰是孰非,全世界人民终究会有公断,而我们也必须把事实的全貌说出来。
中国对外经贸的大膨胀,对于中国之外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作出了什么样的影响?
已有的学术研究文献基本上是围绕这两个主题展开的,而这两个主题应该说对中国是有相当批判性、否定性的。第一个主题认为,中国的经贸大膨胀,严重地妨碍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展,中国的出口产品、工业制品将其他国家的工业制品挤出了世界市场,不仅包括国际市场,也包括这些经济体内部的市场,这个是所谓的“挤出论”,即中国的产品将他们的产品挤出了市场。
另外一个问题是关于工人、劳动者的,他们认为,是中国劳动者的劳动条件以及劳动报酬决定了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出口产品的价格继而透过市场竞争的过程,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构成了巨大压力。
也就是说,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半工业化的经济体,比如说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土耳其、南非、印度这些国家,甚至是发展水平比中国还要高的经济体,比如说韩国、新加坡,它们的产品在世界市场和内部市场,都面临着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压力。
而按照这些文献的研究,中国出口产品之所以这么便宜,是因为中国的劳动成本低,中国劳动者的报酬以及劳动条件都是相当低的,按照他们的说法,每一个中国工人必须承受很高的劳动强度,而同时得到的劳动报酬是偏低的。也因此使得这些面临中国竞争的经济体,也必须不断去压制他们的工资,去降低劳动的条件,以使得他们的产品在面对中国的竞争情况下,能够生存下来,这个就是所谓的“恶化底线”。
再总结一下,已有的文献,一个论断是说中国的产品挤压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另一个论断是说,中国的劳动恶化了全球范围的劳动条件。因此得出结论,中国对于世界范围的发展,特别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发展,都是一个负面影响。
现在有一批相当有影响的研究,发现了固然一方面中国的出口产品,如果是符合中国的比较优势,也就是说如果主流是劳动密集的产品,那么确实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制品形成了挤压效应,这个他们认为是现实,而且是跟刚才的论断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如果是资本密集,或者是技术密集的产品,其实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是起到了正面的作用。今天中国的出口产品里面接近一半是机电产品,中国的机电产品已经不能够说是劳动密集产品,更大的可能是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产品,也就是违背了中国的比较优势的产品。
有一个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研究,发现中国的很多机械设备质量或者是承载的技术水平,往往比日本、德国的产品稍微低一些,但是低不了多少。与此同时,这些中国的产品价格往往是日本产品、德国产品的1/2,甚至是1/3。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它们真正最需要的。
而且这种产品,很多是在中国这样的环境里发展起来的,比如说在中国西部一些电力供应不是很稳定的地区,这些产品、机械设备还是能用。恰恰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电力供应也不是很稳定,它们正需要这样的产品,而发达国家提供的产品往往太过敏感,需要很稳定的环境,因此到了发展中国家反而不适应,这是一种研究。
还有一些也是在结构主义意义上的研究,比如说中国的对外投资,很主要的一部分是基建、铁路、公路、港口、电力网、电信网等等,而这些建设的过程,已经可以透过所谓的诱导作用,去推动当地的工业化。
比如中国去某一个非洲国家,最著名的是在安哥拉的情况,修建公路,推动了当地水泥工业的发展。这样的产业,如果没有中国这些基建的项目,大规模对水泥的需求,本来是发展不起来的。
当然这些观点相对于之前那两个比较否定性的、批判性的论断,各自占有多少道理,是必须在更系统的范围里面去分析的。只是说到了今天,我们对于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互相影响的认识,已经再也不能够忽略这一类与之前不相同的研究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