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新生:中国的大国优势从何而来|2020-05-22
- 发布时间:2020-05-22 20:36
中美两国持续对抗,国际市场环境不断恶化。中国制定完善要素市场的意见,旨在充分利用中国国内市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日报》(2020年5月14日)发表报告,认为应当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以内需驱动经济发展。这是非常有见地的分析。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不仅拥有最大规模的劳动力,同时也拥有最多的消费者,依靠中国国内市场,中国完全可以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1 但是,在讨论船大抗风浪还是船小好掉头的问题上,不能进行形而上学的分析,而应该实事求是,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首先,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但是,中国消费市场是建立在中国创造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中国创造,那么,中国消费市场有可能会成为外国产品的天下,中国的消费者有可能会承受不必要的损失。 当年美国的柯达胶卷和日本的富士胶卷在中国市场上风靡一时,可是,外国胶卷在中国始终无法提高价格,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中国拥有民族胶卷。正是由于乐凯胶卷的存在,使得外国企业不得不有所忌惮,不敢在中国提高价格。 当初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程控交换机,价格昂贵,可是,等到中国企业生产自己的程控交换机之后,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的程控交换机价格一落千丈。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市场竞争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市场竞争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如果认为中国依靠自己庞大的消费市场,足以吸引世界各国的消费者,那么,最终很可能会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产品的倾销地,中国消费者的利益很难得到有效的保护。 中国之所以实施反垄断法,就是要防止经营者集中,从而导致中国市场出现垄断现象,中国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当年中国碳酸饮料市场民族品牌众多,可是,等到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收购中国的碳酸饮料企业,把中国碳酸饮料品牌束之高阁之后,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变成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市场。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因此,中国更应该重视自己的产品结构,尽快弥补自己工业体系的短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消费者的利益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如果只看到中国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而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中国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保护,那么,中国消费者有可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充分利用中国的“消费红利”,开拓中国的消费市场,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方向。但是,中国企业在中国消费市场与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企业同台竞技的时候,中国政府一定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维护中国消费者合法权益,防止出现不正当竞争、垄断和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一旦在市场监管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么,中国消费市场就会成为西方工业国家冒险的乐园。 从根本上说,要想切实保护中国消费者的利益,最有效的手段是,确保中国工业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如果中国在某些领域仍然存在不足,那么,政府应当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优势兵力,弥补我国工业体系中存在的漏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且不断发展壮大。 现在美国千方百计地遏制中国,要求美国高科技企业与中国企业脱离关系。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高科技企业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他们有能力和美国一决高下。如果美国不改变自己的贸易政策,那么,美国有可能会彻底失去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 美国联邦政府在错误情报基础之上,决定对中国华为公司实施制裁,阻止中国在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方面大踏步地前进。中国华为公司面临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巨大挑战。好在中国的科技企业齐心协力,一方面克服在芯片制造领域存在的问题,确保我国芯片制造企业不断进步,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利用中国的消费市场,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广中国自己的操作系统,从而使中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相对主动的地位。如果美国企业积极响应美国联邦政府的号召,退出中国市场,那么,他们损失的不仅仅是中国市场的利润,同时也将失去发展前景。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是建立在中国工业体系完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完善的工业体系,那么,中国消费市场就会变成屠宰场,美国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就会漫天要价,中国消费者就会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如果不了解消费市场与工业经济之间的关系,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会顾此失彼。中国政府必须一方面积极完善中国的消费市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组织集体攻关,解决中国工业发展领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确保中国消费者能在公平竞争条件下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过去人们通常把生产和消费割裂开来,讨论消费市场的时候,忽视了生产阶段的问题,讨论生产力发展问题的时候,又会忽视消费市场的问题。供求是辩证的统一,如果只看到供给,而没有看到需求,或者只看到庞大的需求,而没有解决供给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会陷入进退维谷的两难困境。 因此,笔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是,中国面对严峻的国际市场形势,应当提出平衡发展的战略。逐渐摒弃过去那种依靠市场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或者依靠技术革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把生产和需求看作是一个辩证的整体,既要重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要重视消费者需求的供应问题,争取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完善中国的经济体系,全方位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俗地说,中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如果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盲目地追逐利润,而忽视了中国发展的终极目标,那么最终必然会处处受制于人。 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既要高度重视消费市场的作用,以销定产,不断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但与此同时,又要辩证看待问题,充分了解我国市场竞争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如果中国在某些领域存在严重短缺现象,那么,中国消费者就会承受巨大的价格压力。反过来,如果中国有能力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或者有能力弥补工业体系中存在的短板,那么,西方工业企业就不敢漫天要价,中国消费者就不会承担不必要的损失。 2 其次,中国必须树立经济共同体发展观念。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异军突起。日本企业向美国出口大量的半导体产品。美国认为本国的半导体市场被日本占领,因此,决定对日本发起攻击。美国不仅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对日本发难,要求日本签署“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减少对美国的出口,而且更重要的是,美国公然向日本出口美国的半导体产品增加征收惩罚性关税。与此同时,为了满足美国国内对半导体产品需求,美国大力扶植日本的竞争对手韩国生产半导体产品。 韩国在美国的支持下,迅速组建财团,生产半导体产品。可是,韩国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没有能力生产半导体零部件,更没有能力生产半导体零部件的原材料,因此,韩国从日本进口大量的半导体零部件原材料。 进入本世纪之后,日本认为在半导体产业领域,不能让韩国独领风骚。如果日本在移动终端设备制造等方面不能快马加鞭,赶上并且超过韩国,那么,日本经济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权衡利弊,日本政府使出杀手锏,限制日本半导体零部件的原材料出口韩国,从而导致韩国三星公司等半导体生产企业几乎陷入绝境。 韩国政府反复斡旋,日本始终没有松口,美国虽然强调会介入日本与韩国的贸易争端,协调双方的立场,确保供应链不会发生断裂,但是,美国口惠而实不至。美国之所以这样做,是希望看到日本和韩国鹬蚌相争,美国从中渔利。 韩国被迫无奈,只好寻求从其他国家进口半导体零部件生产的原材料。现在韩国三星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将设立在中国的工厂搬迁到越南,每年向越南投资几十亿美元,希望能够借助于越南工厂,得到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帮助。 韩国三星公司半导体工厂战略转移从一个侧面说明,如果单纯依靠需求市场,而没有考虑到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或者在工业制造过程中没有考虑到自己所面临的瓶颈制约因素,那么,工业体系随时都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日本与韩国之间围绕着半导体零部件生产原材料产生的贸易争端,至今没有解决,在可预见的未来,除非日本能重新建立自己的半导体体系,与韩国分庭抗礼,否则,日本不会放弃对韩国的制裁,至少不会放弃对韩国半导体零部件生产原材料的出口限制,日本的目的就是要重新夺回半导体生产王国的桂冠,让自己成为半导体工业大国。 日本是一个内向型的国家。日本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形成了自己的工业体系。日本国内市场高度封闭,消费市场趋于饱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美国实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使得日本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日本政府之所以千方百计地与美国搞好关系,除了希望成为一个正常国家之外,还希望充分利用美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希望从日本收取更多的保护费,而日本政府将计就计,希望借此机会发展自己的军事工业体系。虽然日本与美国合作生产的隐形战斗机缺乏竞争力,但是,日本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积累技术,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体系,从而为日本经济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日本当前面临的最大困境就在于,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人才匮乏。日本一方面希望保持种族的纯粹性,拒绝海外移民,可是另一方面,日本又陷入老龄化社会困境之中不能自拔。日本政府希望借助于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全面融合,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日本发行的国债,主要是由日本国民购买,日本大型制造企业是日本大型银行的股东,而日本大型银行则支持日本大型的制造企业。 正是这种独具日本特色的经济共同体,使得日本经济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日本政府对外强化与美国的关系,不断购买美国国债,与美国捆绑在一起,对内则强化经济共同体意识,通过促进产业一体化以及生产和消费的共存共荣,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日本经济虽然始终处于低迷状态,但是,日本政府所精心打造的经济共同体,使得日本拥有抗风险的能力。 日本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国家,日本经济共同体使日本经济在国际市场环境不断恶化大背景下,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虽然日本东京金融市场对全世界开放,但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日本政府建立的经济共同体,确保日本经济不受外部巨大冲击。虽然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会出现大起大落,但是,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的波动,与日本经济本身没有太大的联系,或者换句话说,对日本市场主体影响不大。日本建立的经济共同体,对外具有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而对内则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正是这种独特的经济结构使得日本依靠经济共同体不断地凝聚共识,度过一个又一个经济危机。 讨论中国市场优势的时候,既要高度重视供求之间的关系,不能把供应和需求割裂开来,而应该把供求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必须充分借鉴日本的经验,通过经济的一体化,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困境就在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没有实现有效地融合,政府投资与企业、个人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如果能形成类似于日本那样的经济共同体,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单纯依靠中国国内的市场,足以应付经济危机。 笔者之所以提出要大量发行国库券,以相对较高的利率,吸引中国企业和居民投资,原因也就在于此。如果政府能把自己的经济发展政策与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捆绑在一起,那么,中国经济就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中实现健康成长。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应当相互激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经济稳若泰山。 中国应当高度重视经济整合问题。只有把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共同应对挑战,中国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中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除了少数地方金融机构实现了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有机融合之外,我国绝大多数金融机构仍然缺乏合作意识。如果能借鉴日本的做法,实现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全面融合,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那么,中国经济就会拥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如果单兵突进,在金融市场改革过程中,忽视了产业资本的需求,那么,中国经济发展一定会遇到困难。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之所以面临资金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小企业没有自己的金融资本,而国有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响应中央政府的政策,积极为中小企业服务,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相对较大,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一定会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回避与中小企业开展合作。 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鼓励中小企业建立自己的金融体系,通过组建担保公司、“共济会”等方式,实现自我发展。日本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中小企业金融法律。中小企业金融法律的特点就在于,鼓励中小企业建立自己的金融体系,形成自己的金融资本,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而中小企业的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建立的金融机构。这种良性互动的模式,值得中国借鉴。 前些年,中国借鉴日本的模式,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可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由于我国村镇银行缺乏产业基础,许多村镇银行实际上变成了农村提款机,村镇银行把农村的资金筹集起来,转移到城市,服务于大企业。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担忧的现象。中央政府应当为村镇银行的发展制定更加完善的规则,确保村镇银行与产业资本有机结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经济共同体健康发展。 3 笔者多次指出,分析中国经济政策的时候,既要看到中国的市场优势以及产生的消费红利,同时也要看到中国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各自为政现象。如果不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迅速整合中国的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共同体,中国在对外合作过程中有可能会被西方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各个击破。我国石油、天然气等产业之所以处于亏损状态,就是因为产业经营过程中,没有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高度融合,没有形成相互合作的竞争态势,结果导致在西方国家经济联合体联合抵制之下,中国一些基础性产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如果不能尽快解决我国电力、钢铁、纺织、石油、天然气、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领域的亏损现象,那么,中国经济的发展就会面临极大的风险。 中国在完善经济体系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建立一体化的经济体系,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相互融合,从而使中国经济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基础之上,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总结笔者的观点:第一,充分利用中国消费市场扩大需求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消费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只有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形成完善的工业体系,才能确保中国消费者利益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第二,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考虑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的区别,但更要重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的合作,尽快组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互促进的经济共同体,共同应对经济危机。第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同时,应当考虑到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高度重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短板,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解决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确保中国经济具有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