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事漫谈|2020-05-30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 . 时事漫谈》 2020年04月13日 【时事漫谈】另外,在新冠疫情全球大爆发的背景下,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评估与观察中,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第一、虽然新冠疫情在中国已经基本控制,且全国开始复工复产,但鉴于西方国家即很难做到中国的超强组织与动员,也没有中医药这种性价比极高的抗疫手段,西方国家疫情的发展速度快于我们的预期。 第二、在俄罗斯全面封锁与欧洲方向的交通后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漫谈》

2020年04月13日

【时事漫谈】另外,在新冠疫情全球大爆发的背景下,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评估与观察中,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第一、虽然新冠疫情在中国已经基本控制,且全国开始复工复产,但鉴于西方国家即很难做到中国的超强组织与动员,也没有中医药这种性价比极高的抗疫手段,西方国家疫情的发展速度快于我们的预期。

第二、在俄罗斯全面封锁与欧洲方向的交通后,企图通过欧洲方向将新冠疫情大幅传入俄罗斯的方式实现其既定全球战略的西方邪恶势力,不得不暂时放下所谓“群体免疫”、而回过头去正视疫情的迅猛发展。在这个问题上,以英国的变化最具代表性!

中国正在进入等效经济内循环

第三、在第一与第二的基础上,西方国家因疫情的猛烈发展而面临防疫物资奇缺、控疫艰难、大幅失业、经济停摆等困境,这或使中国不得不提前面对所谓“外生性经济冲击或二次性冲击”(此前因国内疫情导致的冲击我们称之为“内生性经济冲击或一次性冲击”)。

原本中国寄希望在国内疫情基本控制后,在新冠疫情于西方全面爆发的这段时间快速复工复产,弥补“内生性冲击”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为迎接第二波外生性冲击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但由于新冠疫情在西方国家猛烈爆发,在实现上述目标的问题上,中国只能与时间赛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力做好自己,尽力争取最好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以意大利为例,虽然之前一段,其总确诊人数还只是略高于中国,但病故(1万多例)远高于中国(3000余例)。主要原因是中国有中医药阻止大量病例由轻、中症转重症,通过中西医辩证施治,较好稳定重症病人的病情;然后进一步转轻直至痊愈。而意大利由于没有这个先天优势,所以形势发展恰好与中国相反。

非常遗憾的是,尽管中国前期援助了10万盒莲花清瘟胶囊,但因为中药使用在其法律上的门槛限制,即:没有得到当地监管部门的技术认证,再加上意大利普通民众对中药的认知度低,最终导致这批中药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用。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其它西方国家。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这也是造成这些国家疫情或走向失控的原因之一!

所谓“等效经济内循环”的特殊特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评估与观察中,中国或正在进入一种“等效经济内循环”中,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层面去认识它的特殊特征:

第一个层面、所谓“等效经济内循环”区别于此前提出的“最低限度经济内循环”。尽管此次“等效经济内循环”在时间上、或因欧美及其它国家新冠疫情的冲击,而来得很快,对刚刚经历内生性冲击的中国经济的影响很大,但在总体态势上,又比我们在2014年预估的“最低限度内循环”好出很多。

第二个层面、在第一个层面的基础上,两者所谓触发的原因不同:

首先、“最低限度内循环”某种意义上是全面摊牌模式下的内循环,是兜底方案下的应对措施。在“最低限度内循环”模式下,中国与西方国家本质上已经处于全面的“市场切割、技术切割”也就是“金融切割”的状态之下。

其次、此次因新冠疫情对中国境外的经济产生的冲击而导致的“等效经济内循环”,虽然中美贸易战没有结束,但贸易战毕竟没有全面升级;此外,欧盟方面还在与中国共同恢复WTO争端解决机制,中欧之间的贸易总量虽然比平常降低了很多,但仍维持在最低水平,换言之,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仍在继续(只是运行在一个较正常情况而言要较低的层面)。

第三个层面、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让世界为之震撼的“经济自稳能力”,同时也展示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工业类齐全的巨大优势!

究其原因,中国经济是建立在实体制造之上的、且有完整产业链支持的良性循环下的全球生产生活物资的最大供应地。这种经济形态(经济结构)抵御各种重大灾害的冲击,如地震、疫情、战争的能力极强。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那种玩“钱生钱游戏”的虚拟经济是建立在世界霸权(传统安全层面与非传统安全层面)基础上的空心化经济,一旦遇到突发事件的冲击,在与别国相比没有极其明显的综合实力优势的情况下,其经济模式的致命弊端就充分的暴露出来。

在处理所谓新冠疫情源头问题上,明显将欧美分而治之

需要额外指出的是,中国在处理所谓“新冠疫情源头”以及“污名化中国”的问题上,明显将欧美“分而治之”,即:就此问题针对美国反动政府坚持“以直报怨”,但对于所谓“胁从”的欧盟暂时“既往不咎”,只要欧盟方面在“新冠疫情源头”以及“污名化中国”与美国保持距离即可。

需要额外强调的是,虽然欧盟为实现购买抗疫物资,实现疫情下经济稳定等目的,与美国同样开启欧元量化宽松(甚至部分领域修改了会计准则),导致欧元贬值。但在当下,出于经济内在需要(互通有无)也好,或出于对欧美的“分而治之”也罢,由于欧盟也有中国需要的部分技术、零部件,中国可以在卖出包括抗疫物资在内的商品的同时,用欧元换回自己需要的商品,进而维持中国经济有效运行,这种互通有无,在中国于“新冠病毒源头问题上将美国逼进墙角”的局面上,总体是对中国有利的。

另外,中国当下的产能非常充足,也需要通过外贸释放产能,回收成本,赚取利润。比如,口罩产能从前期的每天2千万个升级为现在的每天几亿个,防护服也由最初的每天生产2万套扩展至现在的每天50万套。

可以说,中欧通过商品的流通互换、互通有无,实现了经济的本义,改善了中国在疫情冲击下的经济运行效率,理应加以充分利用。所以,尽管欧洲也像美国一样,在大量印钞,向市场抛出无限流动性,从而兑取南方经济体的物资,对此,中国在确保“商品互通有无”且“尽力恢复自己经济”的层面上“保持足够警惕”的同时,目前阶段,并不急于、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要求其它经济体用人民币或黄金支付。只要这些经济体还能与中国”有效交换”中国经济需要的物资就行!

美国的抗疫与金融维稳前景恐怕极不乐观

有趣的是,中国正在瞄准全球扩产增能;而美国却在“守护本土”,研究所谓”口罩消毒后多次使用”技术,双方经济结构上的优劣、潜力一目了然。

不可否认的是,中美贸易联系很紧密,在此次疫情对双方经济的冲击要大于上次贸易战冲击,在此情况下,双方的经济维持基本稳定运行都存在较大、或很大的压力。但相较而言,中国在上述因素与实体为主的整体优势下,要主动得多。

美国在金融维稳出现剧烈震荡的情况下,慌忙之中洪水漫灌,货币政策史无前例的一次性下降利率100点,一步就触及了零利率;然后宣布无限QE,推出2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并在部分领域修改会计准则,美联储“正式的”直接进场“买入垃圾债券。至此,美国政府手上还能有用的歪招就只剩“美联储直接购入股票”及“禁空令”等项。若再遇大的金融振荡,其危险性显而易见。

宏观上,尽管中国经济正在承受外生性冲击,但毕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已达98.6%,还与外部、包括欧美经济保持着低限度的经贸往来。反观美国,刚刚承受着中国经济停摆的滞后效应下的冲击,又面临当下疫情造成的“内生性冲击”,承受的经济压力、特别是金融维稳压力可想而知。

产业链总动员

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评估与观察中,除了上述的所谓市场问题外,还有供应链的问题。

我们知道,因为新冠疫情的冲击,国外的一些供应链被打断,对中国也产生了影响,这是我们说疫情会对中国形成“外生性冲击”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外的经济停摆,对市场有影响,比如一些零部件的需求放缓,对中国的相关产业会造成冲击。反过来也一样,中国制造所需要的一些零部件也在欧美生产,他们经济停摆之后,这些零部件中国也拿不到了,如果这种情况再持续一段,一旦库存消化完之后,意味着这些产品也要停工。

目前,中国正在力所能及的为世界提供支援,无论是防疫物资方面,还是维护全球产业链方面。这,既有人道上的因素,也有经济恢复上的需要。但,由于欧美国家整体上抗疫不利,疫情很可能会长时间蔓延、存在。

为了应对这种困难局面,中国可以利用自身市场优势,只要中国把疫情处理好,在欧美企业面临停工停产时,一部分企业必然会想办法自救。而自救的一种有效途径恐怕就是:既然只有“基本控制了疫情”的中国可以生产,那么不妨把相应的生产线搬到中国。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注意到,据媒体报道,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迪斯3月27日在接受德国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如果新冠肺炎疫情不能尽快得到控制,该集团或不得不进行裁员。每周,该公司正因这一公共健康危机损失大量资金。“我们在中国市场以外,没有取得任何销售或收入。”迪斯说。

他补充称,尽管如此,大众汽车仍不得不承担“每周约20亿欧元”的高额固定成本。大众汽车集团目前在全球共有约67.1万名员工。但迪斯表示,在中国市场以外,该集团目前难以实现任何新车销售。大众汽车集团正设法在那些不会危及员工安全的市场上恢复生产。

中国将借此机会尽可能补齐自己相关产业链上的短板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的这番表态,说明国外经济已经基本处于停摆状态,与中国刚开始爆发疫情时一样,甚至情况还要更严重一些。在这种情况下,疫情已经基本控制的中国,对大众这样的企业就会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如果大众在中国以外的市场没有收入,那么尽力保住中国市场份额将是大众唯一的明智选择。

大众维持生产的一部分零部件原产地在欧美,而欧美社会因为疫情停摆,如果大众要维持生产,且欧美疫情最终失控,甚至不得不重走回头路、转而去“群体免疫”,那么,把相关的生产线迁到中国或是其唯一的选择。大众这么做当然不是要帮中国补齐产业链短板,而是基于自身维持生产的需要,但这对中国而言没区别。

通过这种方式,中国一些产业链(当然不会是全部)的短板可以得到有效补充。在这个层面上,中国还可以通过相关政策的支持,利用生产优势和市场优势,慢慢把他们吸引过来。

所以,中国现在有这种主动权,美国想以死要挟中国的企图恐怕很难得逞。不仅仅是大众,美国的福特、通用、特斯拉等汽车企业,也正面临类似的情况,而对于某种意义上讲,将自己国运托付于汽车行业的日本更是如此。

欧美、甚至日本的疫情在短时间无法解决,这些企业就只能自己寻找出路。如果大众把生产链补齐,抢占了中国市场,其他的汽车企业为了生存必然纷纷效仿,这样有可能造成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全面重整。

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当前国家相关部门也正在推动相关工作的准备:

据媒体报道,稍早,国新办召开发布会,介绍制造业复工复产有关情况。“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疫情得到初步遏制以后,我们就重点关注汽车等国民经济支柱类产业的复工复产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

为了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工信部积极配合相关部委,研究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的政策建议,督促各地区加快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辛国斌同时介绍到,工信部还会对新能源汽车以及相关政策,近期会协调相关部门作出调整,进一步推动汽车产业协调健康发展。

中国完全可以借助产业链搬迁的机会,顺利实现产业升级

大家知道,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的汽车市场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市场销售量同比下降了80%至90%。显然,如果能把海外的汽车供应链吸引到国内,中国的汽车产业就可以实现内循环,这也是所谓“等效经济内循环”的一种模式。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这种内循环与我们在2014年评估的“最低限度内循环”不同。“最低限度内循环”是因为西方对中国进行全面封锁导致的,或者说是在中西全面摊牌的情况下出现的。而现在西方不仅无法封锁中国,还需要千方百计地从中国寻求防疫物资。

●所谓“等效内循环”是一种比较宽松的内循环

可以说,今天中国正在走入的所谓“等效内循环”是一种比较宽松的内循环,正因为如此,我们说,“等效经济内循环”比“最低限度内循环”要好得多。

中国这种内循环起点很高,也相对容易进行升级,比如汽车产业,吸引一部分供应链迁到中国,形成产业链的闭合,相当于对整个产业进行了升级。西方一些零部件不在中国生产,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所保留,另一方面,因为汽车产业供应链很长,一部分零配件在欧美本地生产有规模优势,特别是一些高端车的零部件。那么,中国完全可以借助产业链搬迁的机会,顺利实现产业升级。

当然,这只是汽车产业升级的一个环节。我们知道,传统的内燃机式汽车在慢慢走向没落,而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正在快速兴起。国家在介绍刺激汽车消费政策时,恰恰专门提到了新能源汽车。

我们常说“危机”,对有准备的、或有优势的一方而言,其实就是“危中有机”,对中国汽车产业而言,的确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虽然国家相关部门着重谈到了新能源汽车,但传统汽车产业也不会放弃,因为它涉及到的产业链很长。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传统汽车则是现实的利益,至少目前承受二次冲击的情况下,它能极大地助力于经济恢复,并补充相对短板的产业链条,所以要同时兼顾。

基于以上判断,当特朗普想用“倒地装死”的手段来要挟中国的时候,中国绝不会理会。中国已经在做新冠疫情长期存在的相关准备,比如加紧防疫物资的生产、收储、从而做好“备战、备荒”。在这方面中国比西方更有优势,不仅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而且生产成本低。

而“疫情长期化”的西方却要用诸如汽车产业中尚有优势的环节,从中国赚钱,去换取中国的生产、生活物资,特别是防疫物资。如果看到这点,我们同样在现阶段不用为中国为什么不拿人民币与黄金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结算的问题感到担忧。

中国市场不仅仅是汽车产业现在的利益所在,也是未来的发展所在

对于中国来说,像大众,福特,丰田,特斯拉等大型汽车制造商完整的生产链以及零配件技术,也是中国稳定国内经济,进行等效内循环以及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对于这些车企来说,中国的生产环境以及广大的消费市场,是他们未来唯一的出路。如果此时选择放弃把完整的生产链搬到中国,也就等同于放弃了此时的中国市场,以及放弃了未来参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布局的机会。

因此,只要是稍微有长远目光的企业,都应该选择将这些在他们本土已无用武之地的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技术落地中国,届时,中国也将是世界上汽车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

社会某一商品生产顺利进行,需要生产,消费两大部类同时配合,缺一不可。我们知道,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的两大部类,而若想要实现社会扩大再生产,前提是必须对上述两大部类进行物质补偿以及价值补偿。

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现在,如果我们想要实现扩大再生产,创造更多的价值,就必须在得到价值补偿的同时,得到相应的物质补偿。而物资补偿,具体到各行各业,就是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完整的产业链以及原材料,尤其是在外国货币价值失真的情况下,处于发展自身经济(创造更多价值)的考虑,我们更不应该关闭和他们的交易,反而应该在把贸易得来的价值失真的货币,尽可能地原地置换为我们扩大再生产所需的实物,这样,便保证了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同时进行,我们的经济在稳定运行中不断增长。

再谈汽车下乡

在刺激汽车消费层面,因为城市对汽车需求量已逐渐趋于饱和,而我国广大农村仍隐藏着对汽车的大量需求。

因此,可以鉴戒08年次贷危机时,我国政府推出的“家电下乡政策(注:当时也有汽车下乡)”制定所谓“汽车下乡政策”。

汽车虽较普通家电贵,但在具体政策上,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农民收入,降低汽车价格、甚至激活二手车市场等的手段,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达到完善,发展我国汽车消费层次的目的:

首先、在政策层面,我国可以通过补贴农民购车,发行特殊债券,提高财赤率等手段,鼓励农民购车。

其次、正在进行的农村土地改革,一方面通过集约化经营进一步夯实了粮食安全,一方面在切实保证农民不丧失目前所拥有的土地核心权益的同时,直接吸收农民成为相关企业的工人,从而有效提高农民收入,释放农民的消费需求。

最后、石油价格的大幅下降,降低了农民用车成本,也会促进农民的购车需求。

需要强调的是,在“广大农村大有可为”的问题上,农村的作用和前途远不止于此。

●5G或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与城乡格局

我们以上海近期举办的一场“线上时装发布秀”为例,让人们听到了远程教育、远程工作、远程医疗(在火神山医院有成功先例)正在到来、甚至正在成熟的脚步声。

这一切,都是基于5G这种可以颠覆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而中国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的5G技术,因此,在我国逐渐步入“等效内循环”的情况下,在5G技术广泛应用的基础上。

如果我们可以尽可能地让传统意义上的大城市周边的农村分担,分享一些大城市的功能,则对于我国缩小城乡差异,缓解,解决陷入恶性循环的城市病(例如大城市堵车,因为城市规划设计,导致很多车道无法改动 ),升级我国“等效内循环”、甚至“最低限度内循环”等方面,都会起到巨大地促进作用。通州模式、雄安模式便是我国在这方面极具代表性的尝试。

未来随着5G、大数据梳理、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可以预见的是,远程办公也将产生颠覆性的变化。

虽然目前对于开发商、国家层面以及消费者而言还没完全准备好(注:甚至是5G都没有准备好)提供(对政府与企业而言)、或接受(对企业或个人而言)这种生活与工作方式,它就因疫情的原因而突然大面积地提前了,但由于这类事物和今天每个人都离不开的电商相同,有着极大的市场前景,且中国疫情正在慢慢过去,“因没有准备好”而“必然不足”的诸多功能、也会在“需求来了,就不会走了”的必然下,慢慢得到改善。

同时,在疫情蔓延的国外,也会且已经产生了“未来必然基于5G技术”的远程教育、生活、办公的大量需求,甚至汽车的智能化、基于5G的、有“汽车节点”加入的“万联网化”。届时,疫情长期化的西方经济、特别是西方的汽车业,又有什么能力拒绝中国的5G?

另外,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不远的将来,很多公司在远程办公技术成熟之后,只需要租赁少量的工位、动态地提供给特殊情况、比如,当天必须到公司现场工作的员工使用即可。这样,公司可以大量减少“办公场地成本”,国家也可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

作为扩展,相对而言,很多实体写字楼将被清空。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投资实体写字楼,甚至其它房地产的投资者进行提醒,未来这些层面的投资前景可能不容乐观。

环球同此凉热

可以说,在通过上面的方式,尽力引导外国生产链向中国集中的过程,既是个补充中国产业链的过程,也是个中国产业升级过程,这样就为一带一路自身的发展,以及谋求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发展的公司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动力。显然,这一点对于其它产业而言也同样适用。

                   

中国现在要致力于逐步吸收全世界的实体制造及相关产业链。由于西方经济脱实就虚已久,中国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还可以进一步促进西方资本利益与西方国家利益分化,激化西方国家利益和资本利益之间的矛盾,尽可能将全球格局引导回所谓的“中东全面破局”的“全球大民主局面”,继而重塑国际政治、安全、特别是经济、尤其是金融秩序!

届时,中国就有能力致力于转变现在西方主导下的这种极其扭曲的、经济脱实向虚的经济模式,从而一边恢复实体经济才是经济本色的本色,一边回归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本色,最终促进全人类社会朝向健康与持续发展之路。

 

「赞同、支持、鼓励!」

weinxi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