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子明:跳楼、内杠、卖豪宅,押股票,电影的寒冬还会很漫长|2020-06-15

昨儿大家都在讨论三文鱼的背锅,有朋友问我,还有比三文鱼水产更惨的么,我想了想,说起来还真有,那就是国内的电影院线。 电影行业作为媒体领域的一颗明珠,一直都是资本的汇聚地,老板和一线的俊男美女们更是吸引了无数的镁光灯。 可是,随着这一波的疫情到来,整个行业都完犊子了。 先是出品了战狼2、流浪地球的一系列现象级影片的北京文化深陷高层内讧,万达电影的少东家卖车还债,之后是

昨儿大家都在讨论三文鱼的背锅,有朋友问我,还有比三文鱼水产更惨的么,我想了想,说起来还真有,那就是国内的电影院线。

电影行业作为媒体领域的一颗明珠,一直都是资本的汇聚地,老板和一线的俊男美女们更是吸引了无数的镁光灯。

可是,随着这一波的疫情到来,整个行业都完犊子了。

先是出品了战狼2、流浪地球的一系列现象级影片的北京文化深陷高层内讧,万达电影的少东家卖车还债,之后是业内顶级大佬的华谊兄弟哥俩抵押股票甩卖豪宅,最后在前几天又爆出来博纳的副总裁黄巍在北京坠楼身亡。

让这些曾经颐指气使的大佬们,在过去闭眼数钱的暑期档,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六月飞雪。

本来呢,这些大佬们正准备搞一波绝地反击,趁着博纳副总的坠落,找几个大导演大编剧和大明星发声,呼吁监管部门开放院线,给百万从业人员一口饭吃。

可谁曾想,博纳副总在北京前脚刚跳,后脚新发地的三文鱼就抢了头条,瞬间暴涨的“中招”人数搞得大家鸡飞狗跳,直接就把院线复工的呼声盖过去了。

本来大佬们准备了一肚子的话,结果愣是因为几条鱼,把自己憋成了说不出话的“海王”。

虽然整个电影行业都在努力推动“复工复产”,但是政事堂看来,这恐怕是于事无补的。

线下的院线行业,属于大资金重资产运行,每个月都要支付巨额的商城租金以及前期建设时借款的利息,这两笔支出往往占了院线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而院线的收入,过度依赖于贺岁档、春节档、暑期档和国庆档这几个人口汇聚的档期,靠这些时间段上映的“满座”大片来获取利润。

但问题是,国际疫情迟迟不见拐点,国内也必须严防死守,为了安全,就算复工复产也必然是“隔座观影”,这意味着再火热的片子,单场的票房收入也得打对折。

这还没算增加的消毒成本以及大幅增加的场次间隔时间,都意味着头部大片很难再创票房神化。

而且,小食是很多院线利润的半壁江山,可如今,在封闭的空间内,观影必然被要求戴口罩,无法进食,自然也几乎断绝了这个重要的收入源。

而另一方面,这种“三文鱼”事件未来很难完全杜绝,一旦风吹草动,再好的片子怕也是会遭遇门可罗雀。

之前,院线还可以开最低工资养活员工,找理由拖欠着房租水电,好不容易四处借钱凑足了启动费用,准备博弈一把。结果再遭遇一个“海王”,怕是跳楼的可不止一两个小院线的老板了。

而真正关键的,还并不是在消费端,而是在资本端。

电影属于一个短周期的爆炸式传播的消费品,大量的资本在极端的时间内形成立体式的炮轰宣传,形成市场上的热议。

但是,在疫情的冲击之下,观影周期必然会被冲散,无法形成集中的热议,大幅降低了电影宣传的费效比。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昨天自媒体写三文鱼很容易搞出10W+,今天就很难了,下周估计就没人看了,下个月很多人都忘了有这回事儿了........这就像,日本最美女星佐佐木希的老公一样,时间一拖长,新鲜感就没有。

而且,在中国拍电影颇似天使投资,绝大部分都是亏钱的,只有少数几个是赚大钱的,但正是由于这些赚大钱的榜样效应,不断吸引资本涌入,形成一系列估值惊人的上市公司。

但是,接下来整个产业链的欠款必然导致一连串的上下游公司倒闭,哪怕是自己账面上能做到盈利,怕是有些钱都根本要不回来。这必然会对这个加杠杆的行业造成极为严重的冲击。

想想当年现金流断裂的贾跃亭是怎么完蛋的,就会理解,这些荧幕大佬们的曝光也是双刃剑,现金流方面出现的问题都会被舆论无限的放大。

可以预测的是,整个电影行业的寒冬只是刚刚开始,接下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小院线和制作公司死在苦等春天的漫长冬季。

当然,有受损的自然就有受益的,电影几乎是趴窝了,但是主打线上的电视剧,却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基本第一波疫情刚过,大家都在纷纷复工,甚至一些原来拍电影的从业者,也得纷纷投身电视剧,走起了线上的生意。

而资本往往是最敏锐的,他们很快会反应过来,网络电视类节目会取代传统的院线电影,成为新的热点。

只不过可惜的是,那位当年最坚定把院线搬到线上的人,搞出了一系列国产网剧鼻祖的,恰恰是那个“下周回国”而又回不来的贾跃亭,

 

「赞同、支持、鼓励!」

weinxi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