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网正能量导航网-汉风网资料库移动版

主页 > 百家争鸣 >

缓缓君:英国对待疫情的方式,让我不寒而栗…… |2020-03-15

文 | 缓缓君

首发 | 缓缓说

01

今天的标题并不是耸人听闻,我是真的被惊到了!
当地时间3月12日,英国首相约翰逊召开了“眼镜蛇会议”,商讨新冠疫情的应对方案(英国的眼镜蛇会议是只有在重大情况下才会召开的紧急会议)
会后,约翰逊带领首席科学家 帕特里克·瓦兰斯 和首席医疗官 克里斯·惠蒂 一起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约翰逊表示,此次疫情是“这一代人遭遇的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
但约翰逊并不打算关闭学校,而是让轻症患者和新发的疑似病例自己在家待满至少7天,从而保护别人,并帮助减缓疾病的传播。
3月3日,英国曾公布过一个四步防控计划:
第一步 抑制(Contain)
相当于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第二步 拖延(Delay)
如果前期的抑制措施失败,那就通过取消大型集会、关闭学校、鼓励远程办公等措施,延缓疫情传播。
第三步 研究(Research)
通过科研手段,探寻病毒起源和治疗方案。
第四步 减轻(Mitigate)
当上述三个步骤都无法阻止疫情扩散时,政府将研究如何在最大可能上减轻疫情的影响。
由于英国的确诊人数快速上升,目前已进入到第二阶段,即想办法拖延疫情的发展。
但就像上面说的,约翰逊政府并不打算关闭学校,而且还特意强调了两遍,这又是怎么回事?
我们来看一下英国首席科学家和首席医疗官的说法。
对疫情发展形势,英国的顶级专家主要有以下几点判断:
1.虽然英国当前的确诊人数为590例(发布会召开时),但首席科学家估计,实际感染人数应该在5000-10000人之间。
2.英国的疫情发展阶段大致相当于4周前的意大利。
3.英国疫情的高峰期可能在10-14周前后。
4.最坏的情况下,英国将会有80%的人被感染。
5.考虑到有大量潜在的未确诊人群,英国首席科学家认为新冠疫情的死亡率应该在1%左右(世界卫生组织此前给出的数据是3.4%)
而他们准备的应对措施是:
1.不再尝试给轻症病人和密切接触者进行病毒检测,有问题的人自己在家隔离至少7天。
2.轻症患者也不要拨打111(相当于我们120)或者叫救护车,除非病情出现恶化。
3.英国将把重点都放在重症患者的救助上。
首席医疗官还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包括:
1.普通人要勤洗手(依然没有提到口罩)
2.学校应取消所有的海外旅行。
3.有症状的人不要乘坐邮轮,70岁以上的老人应尽量避免出行。
但是,英国政府并不打算关闭学校,也不取消500人以上的大型集会。
英国现在的目标,并不是阻止国民被病毒感染,英国政府认为这不现实。
他们期望的是实现“错峰感染”(把疫情曲线压平),以缓解医疗机构的压力。
这一应对方案随后就引发了轩然大波。



02
彭博发文直指约翰逊政府的策略是就是先让人们去感染这种病毒。
《每日邮报》则在报道中,提到了“群体免疫”这个概念,即:人群中的大多数有了对病毒的抗体后,疫情就不会再出现大规模爆发。
新冠病毒肺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所谓的自限性疾病,是指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靠机体自身的调节就能够逐渐恢复并自愈的疾病。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扛到自行治愈。
有些人可能会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细胞因子风暴”,出现各种病并发症而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是死亡。
(根据《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大约80%的患者为轻症并可痊愈,而20%的人则将陷入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
按照英国首席科学家瓦兰斯最新的说法(他昨天早上接受了电视采访),他们在制定方案前,曾召集了顶级的流行病学家、病毒学家和数学家进行过建模和估算,他们认为让英国的大部分人感染上病毒,并产生抗体,形成“群体免疫”,是最有效的措施。。
尤其是考虑到未来疫情很可能卷土重来(瓦兰斯的团队认为疫情会变成季节性流行病),爆发下一轮疫情高峰,所以采用“群体免疫”策略在他们看来对整个国家是最有利的。
主持人随后就问,要让多少人感染才能获得“群体免疫”。
瓦兰斯说,至少要60%的人感染才行。
主持人随后就懵逼了。
英国的人口大约为6649万(2018年数据),如果按照60%的人感染,再乘以死亡率,哪怕按照1%算,那也将造成40万英国人病死。
现在你也应该明白,为什么在12号的发布会上,英国首席科学家和首席医疗官要强调,他们认为死亡率在1%左右,而不是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3.4%。
如果按照3.4%的死亡率算,那因“群体免疫”策略而死的英国人,将达到135万。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看到这条新闻时,第一反应是极度震惊。
退一步,即便死亡率按1%算,那40万人的未来,就是等着被病毒“淘汰”吗?
如果政府制定的重大公共政策建立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基础之上,那不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吗?
你可以说,这是理性测算的结果。
但如果政府在采取常规(关闭学校、取消大规模集会等)手段之前,就选择了放弃,直接躺倒等着病毒来感染绝大多数老百姓,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太不人道了?
更关键的是,这种策略未必是科学的。
原因就在于我们对新冠病毒的了解还非常有限。
首先是死亡率,现在根本就没有一个共识。
按照已公布的海外疫情数据,名义上死亡率就是3.4%。
确实,会有人因为没有及时确诊,导致患病人数的基数被低估了。
但是,死亡人数也可能被低估啊。
有些人在病死前没有做过检测,那他就不会被算在疫情的死亡人数里,所以现在的死亡人数也是不准的。
英国科学团队直接把死亡率拉低到1%来做建模和估算,这样真的科学吗?
如果死亡率被他们严重低估了呢?
那背后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人命啊!
其次,那些感染后获得免疫力的人,他们体内的抗体究竟能够持续多久?
采取“群体免疫”的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担心疫情变成季节性流行病,那么有了抗体就可以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
但关键是,抗体的有效期目前并不明确。
从中国的经验来看,有些病人在治愈后,检测结果再次出现了阳性。
如果抗体的有效期不能持久,或者有些人能持久有些人不能持久,那英国科学团队建立的整个模型就要推倒重来。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病毒的变异问题。
你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了“群体免疫”,但如果未来病毒变异了,抗体不再有效,那这些人牺牲的意义又在哪里?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柳叶刀》(国际权威医学期刊)的主编 Richard Horton 炮轰英国政府的决策并不是依据科学做出的,而是在拿老百姓的生命做“轮盘赌注”,是个巨大的错误。
Richard Horton 认为英国政府完全忽视了发生在中国和意大利的那些证据,英国政府并不是基于证据在做决策,这是英国政府犯的另一个重大错误。
Richard Horton 呼吁英国政府采取诸如关闭公共场所以及让人和人之间保持距离等相关措施。
世卫组织发言人亚沙雷维奇在接受采访时也强调:任何国家都不能把“无力回天”当借口,自暴自弃。
被认为是在暗指英国。
因为英国首席科学家曾表示:“英国无法完全压制疫情,也不该完全压制疫情。”

03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秦晖曾表示,救灾是政府最基本的责任,所以老百姓没有理由要因为政府救灾而表达感谢。
但事实证明,并不是如此。
在疫情面前,英国选择了躺倒,然后拿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的生命去冒险。
不管最后结果怎样,哪怕英国侥幸以较低的代价闯过了这一关,我都无法接受他们的这种做法。
如果是用尽其他手段,政府在无奈之下做出冒险的选择,我不会说什么。
但关键是现在约翰逊政府连常规措施都还没去尝试过,就直接拿老百姓的生命去赌概率。
这个我真的无法接受。
如果腹黑一点,我甚至怀疑约翰逊在做出这个决策的时候,有基于解决老龄化问题和减轻国家医疗负担方面的考虑。
根据目前积累的一些数据,新冠病毒肺炎的死亡率和年龄高度相关。
40岁以下的死亡率只有0.2%,而80岁以上的死亡率则高达14.8%。
如果让疫情大规模传染,老年人将是被病毒淘汰掉的主流人群。
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国家的老龄化问题(当然,权贵阶层的老人显然可以享受到特别的护理)
病毒淘汰的另一个主流群体,则是那些有基础性疾病的人。
根据《柳叶刀》近期的一篇文章显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慢阻肺患者、以及冠心病患者,都是死亡病例的高发人群。
让病毒把这些人淘汰掉,可以减轻国家医疗保障系统的负担。
这确实符合某些英国政客的思维方式。
看过英剧《是,大臣(Yes Minister)》的人应该对下面这段对话有印象。
在讨论因为吸烟而引发的疾病导致每年有10万人死亡的时候,大臣表示,如果这10万人活下来并寿终正寝,政府要给他们发放的养老金和社会保障金,远比医疗费要多,所以保持现有死亡率是再好不过了。
这就是典型的商业文明的思维方式。
理性、精明,却让人后背发凉……
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则完全不一样。
从大禹治水的故事开始,我们就已经默认政府是抗灾的第一责任人。
在这种文化下,中国政府绝不会做出英国政府那种看似“理性”的选择。
我们打从心底里认定,每当灾难发生的时候,中华民族中会出现一群最勇敢的人,他们会挑起重担,去把灾难挡在门外,来保护好我们的安全。
这是我们的文化基因,也是每一个时代中华儿女的一种共识 (这一点,我过去的文章中专门写过,详细可点击《海外疫情告急: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了》
所以,我们绝不会在灾难面前轻易放弃,去把老百姓的生命当做赌注。
这里并不是要数落英国或者怎么样。
他们做出的决策,也是基于他们的文化、共识以及国情。
不同的文化、共识和国情决定了不同的道路。
但说实话,如果把我置身在英国那种环境,我是真的会非常担心。
我会担心自己会不会被病毒淘汰,我会担心我的家人和所爱之人,会不会被病毒带走。
这样的事情一旦落在自己头上,那真的是太残酷了。



此时此刻,我非常庆幸,我和我的家人不用接受这样的测试。
我非常庆幸,我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