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转引俄罗斯媒体的报道,据俄新冠病毒防疫官网消息,截至当地时间4月19日11时10分,俄罗斯境内共确诊新冠肺炎感染病例42853例,过去单日新增6060例;新增死亡病例48例,累计361例。俄罗斯人口一共1.46亿,接近4.3万例虽然比欧美疫情好一些,但最重要的是每日新增确诊也已超过6000例,新增的规模才是更要命的。然而,对俄罗斯来说,这却不是罪严峻的挑战,更严峻的挑战是在确认的感染者中,有接近一半无症状。俄罗斯防疫指挥部的最新消息称,在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43%的患者没有出现任何症状。报道还提到,据莫斯科防疫部门此前透露,该市高达60%的感染者没有出现症状。俄罗斯的病例竟然有差不多一半左右是无症状感染者,这无疑增加了防控难度。毕竟,与有症状的感染者会主动求医和主动隔离不同,无症状感染者没有任何感觉和症状,他会自认为健康人而不断活动,这必然会导致病毒的加速扩散。这个麻烦对俄罗斯来说可真的是不小了!虽然,无症状感染者在中国以及其他地区的疫情都有发现,但从来没有任何报道称有这么大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而像欧美的无症状感染者情况到底如何,由于相关国家根本不对轻症患者做检测,在没有充分检测的情况下,根本就不知道有多少无症状感染者,俄罗斯是做充分检测才会有这样的数据,欧美则缺乏相关数据。事实上,据媒体报道,美国刚刚做了一个测试研究。研究人员本周在马萨诸塞州一个4万人小镇的街头随机检测后发现,200名无症状、未接受核酸检测的居民中,竟然有64人体内存在抗体,占总数将近三分之一,这意味着他们此前已经感染过新冠病毒。而调查发现,仅有约一半的参与者承认,过去一个月出现过至少一种新冠肺炎症状。那么,另一半呢?很可能也是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有多种原因,根据之前专家的说法,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但呼吸道等标本核酸检测或抗体检测呈阳性者。在中国的诊断标准中,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确诊病例,因此不算新增感染病人。无症状感染者也能成为传染源,哈尔滨的本土病例传染链条证明了这一点。根据之前专家的说法,无症状感染者一般都具有这样的特征:携带病毒量少,身体抵抗力比较好,这样导致感染症状不明显。无症状感染者到底是否具备传染性?我们从哈尔滨本土病例疫情传播链条上可以看出,无症状感染者的确传染性会弱一些,但依然有传染性。在这个传播链条分支中,传染人数最多的就是无症状感染者王某苓之后的郭某明。虽然王某苓无症状,但被其传染的郭某明却是有症状的,被郭某明传染的陈某也是有症状的。陈某接下来的传染链条截止到4月16日一共有35个人,其中有症状18人,无症状17人。由此可以证明,无症状感染者在病毒传染过程中依然可以扮演非常重要的关键角色,并非传染性不如有症状者就降低了整体的传染性。由这个传染链条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每个人对病毒的抵抗能力是不同的,所以携带病毒的多少及自身抵抗力的强弱,是有没有症状的两个重要因素。甚至,病毒可能在每个人体内的发展速度也很可能是不同的,所以敏感人体内病毒很可能会获得更快的复制速度。 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境外无症状感染者、海外输入病例正在对中国产生重大威胁。其实,早在哈尔滨4月1日的官方通报上有这样的描述:全省现有无症状感染者19例,其中省内2例,境外输入17例。哈尔滨的境外输入病例虽然官方未明确来自哪里,但考虑到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毗邻,正常情况下应该很大一部分是从俄罗斯输入。从4月1日哈尔滨官方数据可以看出,早在3月份,从俄罗斯及其他国家输入到中国的病例中,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就不小。无症状感染者中,一部分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变成有症状感染者,有些人可能自始至终都没有症状,这一点从美国上述的调查中好像也能初步得出结论。综合上述情况,现在有一个很大的疑问,那就是病毒是不是在全球传播过程中出现了新的变异,也就是说病毒是否变得更“狡猾”了,学会了将自己“隐藏”起来从而悄悄加速传播。关于这一点,希望科学家们加大力度研究,看病毒是否有发生变异,因为这些变化都是需要我们在政策上做出调整的,政策的调整一定是要根据科学和现实需要去操作,病毒是否变异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所以,从俄罗斯的输入病例值得我们好好在基因上进行研究,比对一下与武汉病例身上病毒的基因差异。但无论什么情况,俄罗斯的问题都摆在那,在广泛检测的情况下,竟然有差不多一半的无症状感染者,这肯定是一个新情况,而且是一个比较重大的新情况。当初中国也进行了广泛检测,并没有发现这么多无症状感染者,那么现在俄罗斯的疫情为何有这么多的无症状感染者呢?这值得好好关注与研究。另外,正在美国传播的病毒,到底和现在俄罗斯正在传播的病毒有什么差异?美国是不是也存在大量无症状感染者?这些疑问,可以说都是极其要命的问题,因为涉及到我们防控是否需要升级和如何升级的问题,因为只要病毒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在防护上就可能存在漏洞。事实上,如果欧美、俄罗斯等国传播的病毒已经发生变异,并且的确存在大量无症状感染者,那将是全世界的噩梦。因为,这不但意味着疫情将更难清除,也意味着未来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甚至还可能出现基于上一代病毒研制的疫苗,对连续出现新变异的病毒效果减弱的甚至无效的情况。这些可能存在的新问题,都令人忧虑,因为不确定性增加了。从现在情况看,把疫情的控制完全寄望于疫苗就显得太被动了,因为病毒是在不断发生变异的过程中,疫苗是否真的能阻止病毒,什么时候能阻止病毒,这都是未知数。至于特效药,现在看比疫苗更慢,暂时更指望不上了,但病毒的传播却在加速过程中。所以,联合抗疫,通过联防联控,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这种最传统的办法,大概是尽快扑灭疫情的最有效的办法。事实上,世卫组织也证明,中国的办法是证明唯一有效的办法。这一点,事实上也正在被验证,因为之前防疫做得不错的俄罗斯、新加坡和日本,疫情都开始加重了,按照中国思路抗疫的韩国疫情却基本得到了控制,这再次证明中国的抗疫思路是最有效的和唯一有效的办法。然而,要实现全球联合抗疫,现在恐怕还不现实,原因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依然在用意识形态左右抗疫路线,这是阻碍联合抗疫的最大障碍。他们不被疫情折腾得彻底没办法,大概是不会走这条路的。对中国来说,现在只能和日本、韩国、东盟等这样的国家一起,率先把联合抗疫组织起来,先形成一道保护自己的屏障再说。与此同时,中国应该与俄罗斯、中亚国家加强合作,形成新的抗疫合作联盟,展开对疫情的防控,在控制疫情后形成新的防护屏障。另外,哈尔滨的病例传播链条告诉我们,我们的防控上还是存在漏洞的。在上图哈尔滨的传播链条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次感染事件实际上是由一个从美国回来的既往感染者引发疫情传播的。什么是既往感染者?直白说,就是以前感染过,身体内发生了比较好的免疫清除,自身产生了保护性抗体,因此在抗体检测的时候呈现阴性。从美国返回的这个留学生就是这样的情况。根据哈尔滨官方的说明,自美回国的留学生韩某,于3月19日从美国抵哈,当晚22时左右通过“手递手”方式转运至家中,并按照当时政策规定,执行了居家隔离观察。期间,采取了相应管控措施,并按规定对其进行了医学检测,3月31日核酸检测为阴性,抗体检测IgM、IgG均为阴性。4月3日,韩某达到了隔离满14天的要求,再次对其进行了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所以解除了对韩某的居家隔离。4月9日,郭某发病确诊后,通过流调和大数据比对溯源分析发现,郭某的密切接触者(即曹某),居住在哈尔滨市道里区群力富力江湾小区,与韩某同住一栋楼、同一单元,分别为402室和302室,是楼上楼下邻居,二人并不相识。韩某在隔离期间,居家未外出。为此,4月10日、11日韩某进行两次抗体检测,诊断为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境外输入)。通过流调和大数据比对发现曹某与韩某的关联性后,哈尔滨市疾控和公安专业技术人员立即对其居家隔离地进行了现场勘察。经查,该单元为一梯一户,整个单元共用一部电梯,存在可能被污染的共用空间;上下相邻两层间由于房屋结构等原因,也存在病毒传播的可能,二人间具备传染的条件。目前,对韩某和曹某之间传染的调查工作还在继续。 上述过程说明什么?在占豪(微信公众号:占豪)看来,说明有三个问题我们要解决: 一、既往感染者监控必须加强 既往感染者在一定时期内因病毒还未完全清除可能复阳,还可能有传染性,所以对既往感染者的监控不能放松,对输入性风险必须提高警惕,必须执行集中隔离政策。3月份还有不少没有实施集中隔离政策的地方,现在不知道全国是否都实施了集中隔离政策,哈尔滨的这个案例非常典型,说明集中隔离非常必要。3月20日,哈尔滨开始实施集中隔离政策,而韩某由于是19号返回,恰恰就是政策的漏网之鱼。 二、既往感染者应实施更长的隔离政策 韩某是在隔离超过14天后才出门的,但由于是既往感染者,所以身上携带病毒,客观上也是另一种情况的“无症状感染者”,结果她就传染给了同楼的邻居,尔后一下子就传染了四五十人。如果这种情况多起来,可想而知防控疫情成本会有多高,风险有多大。因此,对于既往感染者,务必要有更长时间的隔离时间,海外归国人员同样需要更长的隔离时间,否则潜在风险将非常大。 三、既往感染者应加强定期检测 韩某在之前的检测中两次都呈阴性,隔离14天解除隔离后复阳,原因是她曾经感染过,是既往感染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加强检测,考虑到核酸检测有一半的失败率,建议每次检测都至少有两次确认过程,同时不但要实施两次检测,还应实施定期检测,确保既往感染者不会复阳,病毒在体内彻底清除为止。虽然我国疫情控制住了,但由于全球疫情愈演愈烈,我国的输入性风险不断加大,因此防疫的手段还需要不断根据新情况进行升级,决不能让抗疫的阶段性胜利得而复失。中国,要小心了!我们需要加强对俄罗斯的支持,帮助俄罗斯抗疫,尽快扑灭疫情。相比支持西方国家还反被咬一口,俄罗斯是我们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需要力挺!在帮助俄罗斯的问题上,中国已经明确表态力挺,相信在中国帮助下,俄罗斯会更早抗疫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