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网正能量导航网-汉风网资料库移动版

主页 > 百家争鸣 >

陈文玲:稳外贸是当前确保中国实现“六保”的重心|2020-05-28

稳外贸是当前确保中国实现“六保”的重心

——陈文玲2020年5月8日在国务院参事室推动外贸企业转型会议上的发言

研讨主题:

——如何稳外贸?如何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
——如何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
——如何充分运用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强化产业上下游、跨行业协同生产?
姜增伟(主持人,原商务部副部长、中国贸促会会长):
按照会议议程,首先请我的老朋友,也是现在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司长发言。 
陈文玲:

非常感谢姜部长!真的是老朋友,也是我的老领导!特别感谢国务院参事室组织这次会议,并邀请我参加。时间关系,客套的话不说了,我谈四个观点。
第一,疫情是一场危机,是一场灾难,但危中有机。危机和灾难中总有一批企业会倒下,但是还有一批企业会再生,或者说会成为伟大的企业。一百多年以来,在全球经济每次遭受重创,都出现了一批伟大的企业。比如宝洁和通用电器诞生于1873年的经济大恐慌时期,通用汽车诞生于1907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IBM诞生于1911年的一战前期,联邦快递诞生于1973的石油危机时期,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雷曼兄弟破除了,但是苹果、亚马逊等企业逆市上扬。2003年中国出现SARS,也诞生或者加快了一批伟大企业的发展,包括中国的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京东、顺丰快递等。现在新冠疫情是全球经济百年一遇的一次重创,但是危中有机,只要能够抓住机遇,不仅可以出现一批伟大的企业,而且中国可以成为更加伟大和强大的国度,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当前做好外贸工作,是“六稳”到是“六保”的重心。为什么呢?外贸一是可以稳就业,这个数字不用说了,大家都很清楚,二是可以保市场主体,到2019年中国市场主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1亿户,其中从事为贸易进行制造的中小企业有3000多万户,有实际贸易经营活动的企业49.9万户,加上规模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形成中国市场主体的半壁江山。三是可以保相当一部分群众的基本生活,我国从事外贸工作的就业人数达到4000万人,带动就业人数高达1.8亿人,占城镇就业总数的比重高达40%左右,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就业,一大批人就没有基本生活保障了。四是可以保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我们知道,目前国际贸易中2/3是中间品贸易,所谓中间品贸易,就是通过贸易完成在供应连、产业链中的零部件和模块的流通,达到全球供应链中所需要的生产环节,中间品或者可以叫半成品。所以,保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外贸稳定是必不可少的核心。保基层运转,当然与稳外贸联系度不大,但只有就业、民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基层运转才有保障。
所以,今天讨论稳外贸,我认为这是从“六稳”转向“六保”的重心。
中国经历了两个多月抗击疫情以后,现在复工复产,基本上满工满产,但是不能达产。最重要的是外部因素,就是大量外贸订单减少,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形成了外部约束,某种程度上成为当前中国恢复经济增的硬约束,这也充分说明,稳外贸的重要性。
第三,稳外贸增长,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中国外贸1至4月份总体上是下降的,但是4月份开始出现回升,这说明我们国家通过稳外贸,促进“六保”是可以实现的。我们看统计局发布的数字,前四个月中国的进出口总值下降了4.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了1.5个百分点,但是到4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微降了0.7个百分点,基本上和去年持平了。其中出口增长了8.2%,进口下降了10.2%,说明了什么呢?出口增加说明,国内的经济快速恢复,外贸出口能力已经基本稳定,制造业复工复产,具有了相当强的出口能力,或者说国内出口能力在增加。另外一头进口下降,说明中国以外一些国家疫情还很严重,国外的停工停产是供应链断裂、中国需要的产品特别是产业链上所需要的中间品供给不能得到满足。一些国家现在也开始复工复产,包括美国也在复工复产,法国、德国、意大利等都在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状态,随着国际上抗击疫情逐步控制,一手抓抗疫,一手抓复工复产,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和国际市场上会重新链接,外贸进口会进一步增加。加上下半年的第三届上海进博会、秋季广交会和4000多个外向型从事国际采购贸易的批发市场,加上105个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的线上贸易,加上现在促进外贸的政策,我认为进出口在4月份之后会越来越好。
第四,稳外贸也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的稳定的底线。中国经济恢复、复苏和加快发展,同时为今后长周期发展打好基础,就必须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而做到这一点,又与稳外贸有直接的联系。
现在中国境内的产业链供应链,大致分五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间歇性休克。不是说一下子彻底断掉,而是因为疫情间歇性断裂,但是疫情之后会重新链接,这种情况叫间歇性休克。
第二种情况,永久性断裂。这种永久性断裂,大部分是在疫情期间,企业找到了更具成本优势而又缩短到产业链供应链中某一环节、某种过去靠进口的中间品的替代,疫情之后企业失去了与原来产业链供应链重新链接的动力与需求。
第三种情况,人为脱钩断链。比如美国把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脱钩,作为疫情中对付中国的重中之重。中国疫情期间美商务部长罗斯说疫情会使美国制造业回流。上个月美国经济顾问库德洛要求美国企业从中国撤回美国,政府支付相关费用,这是政治性推动断裂。
第四种情况,国内具有全产业链优势。比如服装、鞋帽、箱包、家具、家电等,原来传统制造业没有转移出去的,目前全产业链在中国国内,而且产业链也不是太长。这种情况主动权在我,是无风险产业链,可以不受外部影响。
第五种情况,转型升级中的产业链。产业链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云计算,新一代的数字技术的应用,产业链会更加透明,可以说从万物互联到万物可视,到万物遥感,到万物智能。在这种情况下,原来非常复杂的全球化产业链供应链,企业一般情况下,一级、二级供应商可以看见和把握,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乃至多级供应链的关系错综复杂,不知道哪一个链哪一个环节断掉了,甚至一种核心零部件供应不上,都会影响到全产业链。我认为,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可以发现短版,加上中国5G技术的应用,加上大智移云数字技术的发展,中国未来的产业链会更加透明,更加可视,更加可控,主动权会更大。
第五,疫情中会倒逼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而重构的主动权大部分在中国一边。因为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30%左右,产业链中龙头企业绝大部分在中国,一些高端的核心零部件,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比如高端汽车的发动机,美、英、意、法、日等几个国家占了75%;比如芯片,特别是高端芯片在美国,在中国台湾的台基电,在韩国的三星等。但是中国企业也在加快转型升级补短板,也在争取主动权。因此,未来的产业链重构,大部分主动权一定在中国一边,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和稳外贸相结合,可以帮助我们度过难关。当前应该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第一,抓紧形成国内的内循环。就是全产业链在中国的,我们要畅通内循环,产业链上生产的产品,推动企业从外销为主转内销为主,利用好国内巨大规模市场优势。一些企业原来的目标市场是国外,比如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原来占我们出口市场的60%,目前已经下降到占30%,和我们东盟等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比重差不多。这种全产业链在国内的,抓紧与国内大市场对接,形成循环。
第二,抓紧与周边国家形成中循环。就是说国内的内循环和日本、韩国、东盟和周边国家,与中国是邻居而且经济联系度比较紧密的国家,在疫情可控的情况下,率先进行产业链链接,最大程度地减少我们的贸易损失,制造业的损失。
第三,重新链接形成大循环。全球疫情过去之后,仍然需要国际化大循环,当前疫情还比较严重,一些国家还没有看到曙光,疫情加剧蔓延,而且有长期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我们要推动一些以这些疫情严重的国家为目标市场的外贸企业加快转型,确保他们度过难关。
外贸转内贸,也会遇到困难。一些企业不知道怎么转,一些企业产品设计和国内不一样,另外还有税收问题。建议原来对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如果企业转内贸的话,应该免税,给企业一段休养生息的时间,给企业转型的时间。其他方面的支持措施,财政金融已经出台了很多支持外贸企业转型的政策,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救助经济的政策,国家发改委已出台了80项重要政策,财政部已出台了115项,国务院常务会多次研究恢复经济、特别是稳定外贸、稳定供应链的若干项举措。当前的当务之急,要把外贸企业遭受疫情严重影响的,与暂时看不到抗击疫情胜利希望国家联系紧密的企业,推动他们转向内贸,政府给予与支持指导。
也可以与国内已经形成的若干互联网大的平台结合,助推外贸企业转型。阿里巴巴线上帮助40万中小企业转型,下一步可以充分发挥阿里、京东猪八戒等商务和服务平台作用,成为外贸企业转型的帮手或者助力。姜部长,我就谈这些观点。谢谢!
姜增伟:

好的!谢谢文玲司长,讲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