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洞洞3神秘消失?其实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合拢进度大大提前!|2020-06-09
- 发布时间:2020-06-09 13:12
从2222年前的刘邦和韩信开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谁谁家最拿手的好戏之一。果然,这套剧本居然又用在了洞洞3的建设节奏上。正当大家都基本放心的相信了船厂的说法,也就是目前已经在新建造的舾装港口中,看到刚刚下水的3.2万吨托举力的浮力转运装置在紧锣密鼓的舾装。相信其将在今年的9月底开始交付,最终到今年的10月初开始按部就班的从就在200米之外的陆地重型总组平台上,把洞洞3的巨型船体模块挨个儿从轨道和托盘上转运到浮力装置上,再在拖轮的帮助下从水路进入4号深坞进行合拢作业时。在6月上旬,居然突然传出了陆地总组平台上洞洞3的系列模块,在一夜之间全部消失的“大消息”。这就很让人吃惊了。这个说法在48小时之后,就已经被现场证实。因为从过去多次提到过的,恰好飞过新生产区上空的航班上往下观察。 确实可见整个的总组平台的生产区已经空空如也!包括3大风雨棚里面也不见任何模块,难道洞洞3的船体真的在一夜之间就彻底消失了?而新造的3.2万吨级的浮力体仍然在不远处的港池内部继续安安稳稳的舾装。难道以前所说的要到10月份用这个浮力体从水路转移模块的说法是错误的?或者这个浮力体本身就是用来打掩护的那个“栈道”?其实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要在这里明确几点:第一,洞洞3的6甲板以下的船体模块,并非在一夜之间消失的干干净净。其实了解内情的都知道,这种大模块的转运,其实从上个月的中旬就已经开始了。前前后后已经进行了20多天。而过去在总组平台上可见的一共也不过20多个船体模块,有大有小。因此基本是按照一天一个的速率,通过陆地运输的方式运走。并非一夜之间都突然消失的干干净净。 之所以给外界感觉像是洞洞3突然消失,只不过是太空视角的信息往往是落后的。而地面的信息控制也不错,只有全部运走了,才引起大家的注意。而前面的3.2万吨的水上浮力体确实也起到了很好的“迷惑”作用。第二,就是目前洞洞3的6甲板以下的船体模块,并非运到了某个秘密的地点;而是很可能运输到了4号坞的旁边,也就是吊装入坞的准备区。当然这个判断需要等下一步的证实。今后就是按照顺序逐步的进入目前588米长的深坞靠内侧合拢区合拢。从陆地运到再吊装入坞,则可以继续全干式作业,不必进行复杂的船坞灌水和再排水的程序。这样效率更高,而且有利于吃水船体部分的封闭作业。第三。就是巨大的6甲板以下的模块,是通过什么方式运输到4号坞的吊装准备区的?目前看来只有一个可能,就是通过超级智能平板车逐个的从陆地运走。这种平板车采用全电程序控制,每套车轮都有独自的动力系统而且可以智能化协调。还可以多辆巨型平板车完全协调行动。目前国内的这类超级车单台就已经可以运走2500吨级别的船舶巨型模块。 而2台协调合作可以运走5000吨级的模块,3台就可以协调运走7500吨级的巨型模块,只需要看船厂道路的宽度和桥梁的承压能力能不能承受巨大的模块通过。而新区现场到4号坞的陆地通道中,最关键的就是有一座桥梁,这个总组平台旁边的桥梁在去年就已经充分的加固过,因此通过1500吨级的模块应该没什么问题。而这次其实就是在过去的20多天里,通过陆路用超级平板车逐个的运走了洞洞3的船体模块。第四,目前的这些模块单个的重量有多大?狼山以前也谈到过洞洞3的模块会水路并进,到4号坞合拢;因此6甲板以下的模块现在完全通过陆路运到,也仍然基本的预判之内。而过去也谈到过,如果把机炉舱的大模块全部焊接在一起,形成120米甚至180米的巨段,那么只能通过宽度60米,长度250米的浮力体走水路入坞了。因为实在是太大太重。而在过去的2年内,包括机炉舱在内的大大小小的船体模块,居然一直没有在总组平台上就焊接合拢在一起。 因此具体每个船体模块的自重,包括横宽最大的机炉舱核心段的单个模块,应该都控制在1000吨之内,也就是不超过总组平台那台144米宽的大型龙门吊的最大起吊能力。毕竟要把模块从总组平台上弄到大平板车上,也要先吊起来才行。这样到了4号坞的吊装准备区之后,还要被再吊起一次,才能挨个的入坞排列好再焊接合拢。而4号坞的主力龙门吊的起吊能力是1600吨级,全球第二;吊装不超过1000吨级的模块更没问题。这些船体模块,虽然最大的单个宽度超过了41米,但是轴线长度都不超过30米,基本都在27米左右,最大的自重不超过1000吨还是比较可信的。 第五,这样说来,洞洞3的合拢应该从当前的6月中旬就会即将开始,比原先的预测快了4个月还多。那么为何还要专门生产一个3.2万吨的浮力体干什么?其实这个问题以前也说过,3.2万吨的浮力体未来就是舾装港池和各大船坞之间转运的固有设备。未来会在这里工作40年甚至50年,既可以服务民船也可以服务新建的大型军舰。目前还在建设第二个陆地总重平台,可以能会用来生产大型集装箱船的模块。因此这个3.2万吨的浮力体也可以运输民船大模块。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果未来建造非常规动力的大舰。那么超过100米的机炉舱会整体成型,动力设备会提前安装到位,这样的自重就会过万吨级。就不能再走陆地车运,必须通过浮力体走谁水路入坞了。因此专门建造配套的浮力体,其实可多项目共用,考虑的非常长远。 第六,就是目前1号总组平台空出来之后,会再出现什么?其实也很好判断。第一可能,是要加工完善洞洞3的6甲板以上的机库模块和外飘部分,还有舰岛可能会出现在这里。机库的模块和舰岛部分看似很大,但是他们的自重反倒比船体模块更轻一些,这是因为载机大舰都是船体重、上层轻的不倒翁模式。这样才能在狂风巨浪中维持平衡。因为机库和舰岛都是整体成型,也有可能在巨型车间内部就已经基本完成,直接用巨型平板车运输到船坞附近马上起吊搭建。不必再到1号总组平台上过一次生产程序。因此已经空出来的总组平台,大有可能立即生产2号舰的船体部分。如果再次看到的还是6甲板以下的大型船体模块,那么就是传说已久的2号舰无疑了! |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